Rush哪裡買 關於Rush男同戀愛狀態與心理狀態最全剖析
2021-02-25
隨著社會發展和對同性戀了解的深入,同性戀已不再被視作病態。但是研究顯示,比異性戀,同性戀者有更多的行為和心理問題。男同性戀的軀體化癥狀,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社會適應障礙,敵對,焦慮,恐怖,偏執等方面明顯增加。男同性戀的人群生存狀況比較差,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比較低,負性生活事件刺激大,社會支持水平低,自殺現象嚴重。同性戀中學生有更多敵意,更多孤獨,更少融入社會。
孤獨感是指當個體渴望的社交關系和實際的社交關系網絡在質量和數量上存在差異時產生的一種不愉快的心理體驗,是個體社會適應的重要標志之一。孤獨感對身心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孤獨感預測更給的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與人格障礙,精神病,自殺,抑郁聯系。
依戀是嬰兒期與主要照顧者之間形成的一種穩定的情感聯系。依戀與孤獨感有明顯聯系,非安全型依戀個體體會更多孤獨感,安全依戀類型的個體更少孤獨感。依戀焦慮和依戀回避與孤獨感正相關。
自尊是對自我價值評價,即對自己的總體看法和態度。自尊與孤獨感密切關系,自尊與孤獨感負相關,自尊是個體適應社會文化環境的心理機制,是行為中介,調節人與環境的關系,影響人際交往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男同性戀情況,≥16歲(未滿16歲性取向不穩定),生理性別是男性,自我認同性取向為同性戀,而非異性戀和雙性戀。當前戀愛狀態:有固定戀愛對象56/202,無固定戀愛對象146/202;異性婚姻意愿,要結婚71/202,不結婚121/202,已經結婚或者離婚的10/202,出柜者63/202(公開性傾向,即告訴別人你是同性傾向,異性傾向,雙性傾向還是無性傾向),同性戀角色,主動型61/202,被動型84/202,兩可型57/202(同性戀性行為中有的人扮演支配,施予,主動角色,有的人扮演服從,接受,被動角色,有的人不固定角色。)
Ucla孤獨量表,自尊量表ses,親密關系經歷量表ecr,分依戀焦慮(對被拒絕和被拋棄的恐懼)和依戀回避(對親密關系的恐懼及對親近和依靠的不適)。
結果顯示,男同性戀者的孤獨感水平比較高,這些可能與同性戀者經歷的歧視和偏見有關。少數群體感受到的壓力因素(經歷偏見事件,對被拒絕的預期)能夠預測同性戀的孤獨感。同性戀是典型的亞文化群體,目前大多數中國民眾對同性戀群體的接受程度低,即使表面中立或者支持態度,內隱態度也是歧視和反對。原因可能是男同性戀常常因為女性化的言行舉止或者同性戀情受到歧視,社會接受程度低,更容易感到自卑。男同性戀的依戀焦慮高,原因與精神分析學派對同性戀者分析有關,大多數同性戀者的母親富有魅力而且專制。母親專制教養行為越多,幼兒的焦慮水平越高。男同性戀者依戀回避低,與女性化傾向有關。
不同戀愛狀態,同性性角色,異性婚姻意愿的男同性戀者孤獨感有差異。無固定戀愛對象的男同性戀者孤獨感水平高于有固定戀愛對象的男同性戀者,原因與男同性戀者因為找對象困難產生強烈的孤獨感。被動型性角色的同性戀者的孤獨感高于主動型角色,因為同性性角色的區分包括了一定的心理成分,被動型角色的男同性戀者有更多女性特質,不符合社會對男性的期望,更容易感到孤獨。打算與異性結婚的男同性戀者的孤獨感高于不打算與異性結婚的男同性戀,原因是結婚在男同性戀者心理是一件掉價的事情,要結婚意味著戀情不會有未來,要結婚的男同性戀在同性交往中受到更多歧視,更容易感到孤獨。
自尊,依戀焦慮,依戀回避與男同性戀者的孤獨感有關,男同性戀者的自尊與成人依戀對孤獨感的解釋量達到44%,男異性戀僅僅13%。男同性戀者自尊心明顯低,是因為男同性戀者難以被社會接受產生低自尊心,比較低的自尊的男同性戀者,更不愿意社會交往,更容易感覺他人的抗拒和排斥。因為他們缺乏與正常的異性戀社會建立關系的自信和社交技能,更容易感到孤獨。男同性戀者依戀焦慮明顯,原因可能是男同性戀者比較高的依戀焦慮讓他們更加傾向于尋求情感上支持和安慰,更加需要親密關系。男同性戀者難以在親人朋友前展示真實自己,難以獲得和維持同性戀親密關系,更容易產生孤獨感。男同性戀者依戀回避低,依戀回避高的男同性戀者更傾向隱藏自己的同性戀傾向,過多的自我隱瞞容易體會更高孤獨感。男異性戀者雖然依戀回避強,不影響孤獨感,與社會支持的影響高有關。社會網絡調節模型的理論預期,社會支持比較高的個體,即使依戀類型不同,知覺的社會交往的數量和質量與期望的社會關系差異小,比較少感到孤獨感。
心理健康工作者提高對男同性戀者依戀風格和自尊重視程度,同時說明社會應該增強對男同性戀者的包容度,幫助男同性戀者減少孤獨感。